Home > 观点 > 19岁,创造以太坊——V神的经历
观点

19岁,创造以太坊——V神的经历

2014年,我(原作者)被一位认识的纽约比特币爱好者邀请去参加在迈阿密举行的比特币峰会。在那个大会上,我第一次遇见了V。

我和他们的团队一起住在一个海景房里,这程序猿团队,当时已经起了名字,叫做“以太科技”。以太科技的成员乐观地告诉我,以太坊将会战胜比特币。

到现在我还记得会议第一天的那个早晨。我醒来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还在梦中。这也不奇怪,因为在昨晚我睡觉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噼里啪啦忙碌着。

然而在那个早上,我在屋子里看到唯一醒着的人,就是V。

在地板满是空啤酒瓶的房间里,各种电源线网线数据线蜿蜒缠绕,白板上写满了各种公式和图标。V就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我没有去打扰他,他也没有跟我说“Hi” — — 当然我估计他压根没有留意到我的出现。

那次见面,很多细节我已经忘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个场景:那个还没满20岁的弱不禁风的小伙子,在笔记本电脑上用极其快的速度敲打着键盘,感觉就像在键盘上抓蟑螂,快如闪电。

后来我才知道,V是这个会议的明星人物,很多人来参加这个会议就是奔着他来的。在那之前的两个月,他刚刚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在白皮书中,他描述了一个在之前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技术。这个技术超出了比特币的使命:应用他的技术,区块链不但可以实现去中心的支付功能,还可以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自主开发的程序。

当时,V的团队其实还是挺小的,但是团员们都毫不掩饰他们对V的赞美之情。鲁滨约瑟夫就是团队成员的一位。他算是非常了解以太坊的设想的成员之一。谈到V的时候,这位光头的企业家很自豪,仿佛就像一位孩子考了一百分的父亲。

他说,这孩子就是外星人下凡,他来人间就是为了传播去中心化这个神圣的理念。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V正在附近的草坪来回踱步,看着地面喃喃自语。他第二天有一个演讲,此刻他在演练着。

实际上,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以太坊用概念到代码,V身边围绕着一众这样崇拜他的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受到V的感染而投入到这个波澜壮阔的事业中,不计回报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工作中的V

曾经有团队的成员跟我说,V是一位孤独的神童,他全部的家当都可以放在一个行李箱里,随时离开,随时启行。

有人跟曾经见过他太专注于工作,而吃了一整个没有剥皮的柠檬,也有人曾经在地铁上见过他穿着一双HelloKitty的袜子。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他就是他,一位创建了挑战世界上最重要金融系统的20岁不到的年轻人。

“他就是一台为以太坊而生的机器人!”有人感叹道。

前几周,我跟V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纽约的一个区块链会议上。

在万豪酒店的一个餐厅里,V跟我聊了许多事情。他说他接触比特币的时间是在2011年,是他老爸告诉他的,V爸是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创始人。

2011年比特币才被创造出来2年,而他也只有17岁。第一次听说比特币的时候,V其实是对这个鬼东西并不感冒的。这也能理解,在他那个年龄人的圈子里,又有谁能搞得懂什么是去中心,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加密货币呢?

但是在不久之后,他在别的地方又听人提到了比特币。这一次,他终于认真地研究了这个新生事物,而不是像之前认定的那样,这是个会崩溃的金融骗局。

“我的内心世界可能有一点卡通色彩,每次看到政府或者企业在幕后操控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动画片《辛普森一家》里邪恶的Burns先生坐在桌子后面阴森森地说:“Excellent. How can I screw a thousand people over this time.”

Mr.Burns

从这个层面来说,V其实跟早期比特币的持有者有着一致的追求:他们不相信任何政府,他们崇尚去中心,追求完全匿名。

在对比特币研究了一番之后,V决定要加入这个创新的经济体系。说人话就是:他想买点币。

不过没钱寸步难行,V也不例外。他不是富二代,所以他既没有钱来买比特币,也没有钱买机器来挖矿。

但是真正的天才不会止步与眼前的困境。他上网研究了各个比特币论坛,找到了愿意雇他来写文章的人 — — 那个人愿意用比特币支付,每篇文章5个比特币(掌门算了算,现在是20万人民币,想到这,我就不想写文章了……)。

天才是孤独的。V常常一个人躲在卧室里打飞机……不好意思,是躲在卧室写作。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可以向世人解释区块链、加密货币技术的人,他坚信自己有这样的天赋,并坚信自己就是这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领袖。

其实孤独并不是V的选择,而是他一种非常熟悉的生活方式。他在三年级就被学校安排在天才班里,学习数学和编程。这导致他在学校里被小伙伴看做是怪人,于是没有人跟他一起玩。

这让他花了挺长时间才知道,原来下课后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才是正常的,而不是像他这样,整体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跟各种知识打交道。

V是在莫斯科出生的,他在那里呆到了6岁。后来他全家搬到了加拿大,因为他父母想在枫叶国找到更好的工作。

V开始了写作换比特币的工作。不久,他的作品就引起了罗马尼亚比特币爱好者米海同志的注意。这俩基友一拍即合,在2011年底一起创办了一本比特币杂志,V担任首席撰稿人(不就他一个人写稿吗?)。与此同时,他考上了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还在著名的密码学家Ian Goldberg手下担任助理研究员。

命运真正改变于2013年5月。作为比特币杂志代表的V,参加了美国加州圣何塞的一个比特币爱好者会议。参加这个会议的还有卡梅隆等明星,正是这些名人把这个会议的热度推向了高潮。会上有厂商展出了新型的硬件钱包,比特币支付平台,比特币自动售货机等等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

V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火热的线下活动,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比特币是真实存在的,而不单单存在于线上那些寂静的论坛里。

参加完这个会议后,他做了个决定:全身投入到火热的加密货币行业当中去。

于是,他从滑铁卢大学辍学了。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跟他一样,投入到了这个浪潮当中。他们发现比特币后,就像迷途的信徒,找到了宗教信仰。他们牺牲睡眠,他们忘乎自我,夜以继日地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比特币。

然后他们仿佛顿悟,放弃原本的工作和计划,听从了中本聪的呼唤,全身投入到比特币这个宗教中。

但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理性的信徒,他们信仰却并不盲从,他们目睹了比特币过山车般的价格动荡,也看到了比特币制造的令人眩晕的金钱神话。他们开始审视这一项技术,以及开始思考这一技术应该带来怎样的应用。

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V花费了大量的比特币,游历了很多地方。以色列、伦敦、洛杉矶、旧金山、阿姆斯特丹和拉斯维加斯,他的目的是拜访那些试图将比特币改造得更强大的大咖们。

这一年他已经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的博主。那段时间比特币价格疯涨,仿佛全世界都在讨论比特币。在世界晃了一圈回到多伦多的V,开始确信一点:大家对于比特币2.0的构想,统统是错的。

跟众多大咖交流后,他发现所有的改良项目都试图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这看起来是合理的,因为毕竟比特币的影响力在当时是无可替代的。

但是,虽然比特币具有聚集效应优势,但是V认为它有着先天的缺点: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中本聪有意地提高了交易的复杂性。而当时所有的改良比特币的想法,都会削弱比特币的安全性,成为黑客攻击的薄弱环节。

最终他意识到,如果他编写一个可编程的图灵完备(自行百度)的区块链技术,那么这个区块链就可以提供所有能想得到的数字服务。在这个网络中,你可以重新组合股票市场,可以建立完全的数字化公司,并把它运行在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外。

想到就开始干。回到家后的一个月后,V把他的想法写进了白皮书里,并把它起了个名字:以太坊(Ethereum)。

他把这份文件发给了15位朋友,然后这些人又进一步传播了这个文件。最后大概有30个人来跟V探讨他的方案。这个结果显然比预想的更加乐观。

在这些人中,Stephan Tual是无意中发现V的白皮书的,Stephan也是一名加密货币的爱好者。看了以太坊白皮书后,他毫不迟疑地加入了V的团队。

他现在还能想起第一次看到以太坊白皮书后的情景:看完后,他把打印出来的白皮书一把扔在地上,目光呆滞,下巴都合不上了,他心里想,这他妈真是个天才!我必须要抱着这大腿,为他工作!

其实一开始,V内心是有点忐忑的,他在等着大家的吐槽。

他在想,这个设想肯定是我想得太美好了,到时候一定有一堆大咖笑我想法幼稚,理解肤浅。

但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没有任何这样的事情发生。事实证明,以太坊的核心思想是完美的,他的细节构想也是基本可靠的。

几个月后,那些决定参与这个想法的人们,飞到了迈阿密,出现在了我们文章的开头:他们中很多人第一次见面,一起参加了迈阿密比特币大会。

让我们重回2014年的迈阿密。

我和约瑟夫在谈论着V,而V在草坪上喃喃自语地准备着演讲。第二天,瘦弱的他走上了演讲台,19岁的他向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描述了以太坊,描述了他心中的比特币2.0技术。

2014,迈阿密,19岁少年V

演讲结束后,观众们发出了长时间的欢呼声。当他离开舞台的时候,他被一堆比特币爱好者吞没,这群比特币的狂热分子坚信以太坊将会地改变这个世界。

在会议之后的几个月里,以太坊的合伙创始人通过以太网(也就是网络),从社区的支持者中募集了超过31,000个比特币,并利用这笔钱,创造了一个高峰市值超过1400亿美金的数字货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就是一个关于19岁少年的故事。

http://xzh.i3geek.com
jp6754
ChainDAO管理员,不喜交流,无事退朝!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